EN
EN

学术聚焦

位置: 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教育家精神·师院教师谈(2)】刘振光:将教育家精神作为师德的“高标”,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作者:刘振光 时间:2024-06-22 浏览: 来源:教师工作部

编者按  2023年9月9日,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yl7703永利官网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引领激励全体教职工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切实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潜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才的实际行动,在全校营造了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联合特别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师院教师谈”专题,通过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各领域骨干,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以教育家为榜样,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书写赓续教育家精神的伟大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师院力量。

刘振光:将教育家精神作为师德的“高标”,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社会“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皆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但在各行各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中,通常只有救死扶伤医生和教书育人教师的职业操守、道德规范称之为“医德”和“师德”。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傅和讲究师德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子在《荀子·大略》一文中讲,“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晋代的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一文中言,“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涵养的根本遵循。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从君师结合的上古三代,到孔子开创私学传统,到近代教育开风气、启民智、强国家,再到今天加快推进建设教育强国,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在时代潮流中大放光彩,推动中华文明赓续和国家文教事业不断向前。中华文化主张“学以成人”,可以说,正是以这些伟大教育家为代表的历代师者,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让我们成为今天这样的人,有了今天这样的精神面貌。

进入新时代,在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党和国家比任何时候都重视高校这一人才培养的“龙头”建设,比任何时候都重视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国数千年教育传统和新时代教师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广大教师的参照和精神依归,乃高校教师的师德“高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教师群体发挥关键作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广大教师成长发展,是在职业准则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树立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还应对教育、对学生、对事业永葆热忱,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教育具有因材施教、教无定法等特征,这让教师的师德显得尤为重要,也让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变得十分关键。师德不单是道德问题,也是教师的整体生命状态和精神风貌,其核心不仅在于筑牢底线,不违背师德的“低标”,按“中标”执业,更在于追求“高标”,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南宋时期的朱熹在注解“学而时习之”时说,“学之为言,效也”;北宋时期周敦颐则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提倡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我们高校教师而言,效法榜样、希贤希圣正当其时。这是时代的呼声、人民的所盼,我们广大教师须以教育家为榜样,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赞誉更加响亮。

作者简介:刘振光,中共党员,yl7703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获得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山东省首届学校思政课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山东省委“红色宣讲团”成员,兼任教育部评估中心思政专业认证评估专家,齐鲁名师、济南和东营等地名师培养培训专家,章丘区乡村及社区党建顾问,全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省学校思政课教指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省高校思政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开放大学、济南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特聘教授,全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

供稿审核:孙磊、贾龙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